县域经济 |中郡所 • 中郡县域经济网|县域经济门户网站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 地市州盟
石家庄市:发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服务业兴县、生态美县、城乡融合惠县”的发展思路,补齐短板、增强弱项,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作出贡献,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差异发展。统筹考虑不同县(市)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着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比较优势、创新个性化的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品牌化、高端化、链条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县城、开发区、重点城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千方百计提振县域经济,加快补齐整体实力短板,优环境、上项目,抓投资、促消费,稳中求进、稳中提速,创造出经济发展的“石家庄速度”。到2025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4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全国百强县(市)实现零突破。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基础更加稳固,科技领军企业明显增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产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开发区活力显著增强。以主导产业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开展以商招商、驻外招商、全员招商,加速产业聚集。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积极谋划一批新基建项目,打造高水平、强配套、低成本园区,开发区发展动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开展产业就业提质增效行动,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以深化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打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多元保障、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遵法守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效率、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支持企业发展,抓好水电路气讯要素保障,合理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建设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让企业轻装上阵。扎实优化营商环境,大幅提升营商便利度,充分展示“石家庄速度”“石家庄温度”和“石家庄力度”。支持正定县创建县域营商环境提升示范区。到2025年,县域营商环境大幅度提升。

  (二)实施五大产业带动行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精准招商选商,落地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链引擎性项目。依托各县(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1~2个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形成示范,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和个性化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构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加产业的竞争力。支持正定县数字经济、赵县生物医药、元氏县装备制造、新乐市现代食品、高邑县商贸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三)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各县(市)要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突出县域产业定位,重点发展1~2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突出的“领跑者”企业。支持“领跑者”企业找准产业和市场定位,加强研发创新、标准引领等,扩大新业态、运用新模式,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带动链上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扶持一批承接转移新生产业集群,提升一批传统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成长性产业集群,提升和巩固产业集群的行业话语权。支持平山县金属制品、元氏县医药化工、无极县皮革、新乐市装备制造、行唐县乳业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到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6个,超1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9个。

  (四)实施重大项目推动行动。重大项目具有投资量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特点,对拉动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培育可持续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用明显。把握重大项目实施机遇,强化项目意识,统筹研究、超前谋划项目储备,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扎实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工业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扎实推动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扎实推动重大民生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平山县敬业集团特种钢宽厚板生产线、灵寿县1400mw抽水蓄能电站、元氏县诚信化工扩建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实施乡村产业增效行动。加快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推动中央厨房、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创办联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抓好晋州梨果、赵县主粮主食等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到2025年,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国家主食加工示范企业达到3家以上。

  (六)实施开发区能级跃升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质量推动“七通一平”,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推广用能、用水、用气低成本保供方案,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高水平、强配套、低成本园区。深入推进“开发区+公司”运营模式改革,支持市级资产运营公司与开发区公司合作,争取提高授信等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切实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提高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助推器”“放大器”作用。推动开发区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杀手锏技术”,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超前布局一批“制高点技术”。支持平山西柏坡经开区、正定高新区、元氏经开区、无极经开区等省级开发区,加速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发展动力。到2025年,开发区营业收入达到1500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开发区达到1个,超1000亿元开发区达到4个。

  (七)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行动。坚持市场导向、平等原则和法治精神,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重点围绕发展环境优化、市场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促进、良好产业生态构建、要素支撑保障等,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纾解困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助企发展的服务意识,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全力解决市场主体关心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支持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建材等民营经济主导行业,加快数字改造、融合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动能、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民营经济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逐步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增长。到2025年,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保持在7%左右。

  (八)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推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在企业细分行业领域做精做强。深入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计划,落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经费年均增速不低于30%目标。开展县(市)科技创新工作量化考核,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到2025年,全市县域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0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0家以上,力争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科技创新能力跃升a类县5个,全面退出c类县。

  (九)实施县域消费提质行动。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县域市场倾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完善县城商业设施,积极开展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聚焦消费需求,提升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不断增加农村市场消费供给,提高农村地区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距。积极开展特色街区建设,持续完善平山县柏里水乡街区、深泽县滹沱码头商业街、井陉县陶瓷文化风情街区等县域特色商业街区功能,吸聚人流集聚,为居民休闲消费提供好去处,充分展示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到2025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

  (十)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行动。立足县城建设新发展阶段,加强“人、产、城”统筹协调,完善县城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形象品质,着力构建“独具特色、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智慧活力”的现代化美丽县城,大幅提升县城的辐射力、竞争力、带动力,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建制镇完善功能、提升承载力、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加快创建培育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生态美镇、交通要镇,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积极推进正定县塔元庄同福文旅、新乐市东方艺术、灵寿县锦绣大明川等特色小镇和平山县西柏坡镇等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一批专业集聚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载体。到2025年,培育建设特色小镇25个,持续培育23个特色小城镇提升壮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县域经济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本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重点任务落地,负责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宏观指导、工作调度、综合评估、政策协调、监督考核和推进落实,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党委、政府是县域经济提升攻坚行动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强化责任担当,完善责任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完善支持政策。市直牵头部门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具体专项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切实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抓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三)强化金融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产业基金加大对县域经济重点产业支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县域企业加强保险保障,提升自身抵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稳定性。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增设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专营机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县域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奖励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四)强化用地保障。科学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对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优质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上予以倾斜支持。急需开工项目可优先组卷报批,使用预支指标;对投资大、占地规模较大的重大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确保开工”的原则,结合项目开工建设进度,采取逐步安排的方式解决用地计划,既充分保障项目建设,又切实提高指标使用率。积极盘活县域存量建设用地。继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逐年减少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总量,综合运用“增存挂钩”机制,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缓慢、超计划使用新增用地指标的县(市)实施建设用地限批。统筹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五)加强考核奖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考真考实,真罚真奖,传导压力,增加动力。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工作要求提供各项指标数据,确保考核成绩客观公正。根据全省县域经济绩效考核结果,对全省类内考核前10%、20%、30%的县(市),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同比进位5位以上给予50万元奖励,进位10位以上给予100万元奖励;类内考核后30%县(市)作表态发言。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来源:石家庄日报 2023-03-21)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