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中郡所 • 中郡县域经济网|县域经济门户网站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伟德betvlctor网页版 > 地市州盟
兰州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如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一条符合西部省会城市特点的新路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新篇章?对此,本报记者近日对兰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凤恒进行了专访,就《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突出特点、战略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记者:请简要介绍《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过程?
  刘凤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超前开展中长期规划编制。2018年9月,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高站位、高水平、高质量勾画2035年发展蓝图”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工作启动以来,宏观经济研究院四次赴我市各区县,相关部门、企业及学校等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吃透兰州市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历时10个月,编制完成了《中长期规划(初稿)》。《初稿》形成后,分三次征求了各区县、各部门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其间,在北京和兰州两地分三次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吸收各方和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同时,市政府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对规划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中长期规划(送审稿)》。
  二是扎实开展思路研究。2020年3月,我们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0年6月13日至15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带领规划编制组来兰州市就“十四五”规划进行了调研座谈,召开了全市“十四五”培训调研座谈会和各区县、部门座谈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在《中长期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经征求各区县、各部门意见,最终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8月,编制单位6个专题组分赴各区县、各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了《“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送审稿)》,于8月19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三是有序推进规划纲要起草。2020年3月,我们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自启动编制工作以来,我们先后6次赴省发改委汇报衔接规划工作,先后4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本次规划纲要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努力把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基层代表3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8月26日,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关于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共征集到65条公众意见。2020年12月,两次征求各区县、各部门意见建议共428条,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创新领域、产业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社会民生领域等多场专题座谈会,改写、文字精简共计580多处。2021年1月15日,《“十四五”规划纲要》经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4月12日正式印发。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刘凤恒: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了“四个结合”。
  一是贯彻中央精神、省上部署和突出兰州特色相结合。在目标体系、重点任务等安排上充分衔接中央和省上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框架,在谋篇布局、着力重点上对标市委建议,结合兰州实际,既充分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新提法、新举措,又突出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新型城镇化,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园区实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环保等兰州重点任务。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和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立足兰州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本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鼓舞人心又脚踏实地的原则,确定全市各项发展目标,以此为导向,围绕解决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举措。
  三是保持工作连续性与谋划新举措相结合。既持续落实市委市政府既定重点任务和已出台的政策举措,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提出新的举措和办法。
  四是全面覆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规划纲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力求做到不漏项,同时考虑突出重点,尽量做到不重复,妥善处理相关内容相互避让问题。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期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凤恒:“十四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先行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八个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力争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整体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二是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增长2%。三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幸福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75.5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执业医师人数达到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六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普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七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兰州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民主法治制度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日益彰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八是安全发展取得新成绩。安全发展基础切实加强,经济安全、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医疗卫生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平安兰州”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与以往的五年规增划相比,有哪些明显变化?
  刘凤恒:兰州市“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与以往的五年规增划相比,有四大变化:一是新增安全类指标,更加突出国家安全战略。“安全保障”为新增板块,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二是增加民生类指标,更加突出民生保障。“十四五”规划的22项指标中,民生福祉类指标有7项,占全部指标的三分之一,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了突出位置。民生类指标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力求覆盖每类群体、每个阶段,引导扩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三是减少经济类指标,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除gdp和固投外,经济类指标还设置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生态产业增加值比重三项指标,充分体现了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充分体现了“十四五”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兰州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特色。四是升级创新类指标,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战略。以往的“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级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往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升级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增加的“核心”与“高价值”更加强调创新的质量而非数量,对我们创新发展提出了更细、更实、更前瞻的目标要求,更体现了我们“十四五”时期抢占创新制高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考量。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在优化发展布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方面有怎样的布局?
  刘凤恒:在优化发展布局方面,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主城四区为核心,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为两翼,红古、永登、皋兰为支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提升主城四区核心功能,壮大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两大增长极,推动红古、永登、榆中、皋兰差异化协同发展,提升功能园区发展平台,着力打造彰显黄河之滨独特风貌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加快产业振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刘凤恒: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以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为主战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壮大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四梁八柱”工业发展格局,着力重振“兰州制造”,促进旅游产业、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升级,壮大兰州高原夏菜“优中优”主导产业,百合、玫瑰“独一份”产业,白兰瓜、软儿梨、禾尚头、七山羊等“特中特”产业,中药材、马铃薯种薯“好中优”新兴产业,种养加一体绿色循环产业,“农业 旅游”融合发展现代产业等六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记者: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方面有怎样的思路?
  刘凤恒: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创建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重点在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着力。依托兰州科技教育资源集聚优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打造榆中生态创新城创新极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西北地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策源地。
  记者:“十四五”时期,兰州在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方面有怎样的布局?
  刘凤恒:“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兰州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城市路网和交通枢纽布局,有效衔接城市内外路网,全面形成内畅外联、运行高效的都市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方面,加快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适时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2号线二期工程。建设主城区至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的4号线全线(含支线)和5号线主线,构建兰州市主城区至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1小时通勤圈”,有力支撑“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启动轨道交通3号线前期工作。
  铁路网方面,围绕“东西向加密、北向扩能、南向快速对接”的思路,加强与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等规划的衔接,形成由12条放射性通道构成的“东三、北二、西三、南四”的对外综合交通网络格局,打造国家铁路运输网一级中转城市。
  公路网方面,实施一环、二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三环高速建设。强化兰州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g1816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兰州段)、g30连霍高速公路(兰州段)、g6京藏高速公路(兰州段)、g312清水驿至河口段、s104兰州(沈家坡)至阿干镇段、g212兰州(晏家坪)摩云关、中川至红古等高速和国省道公路,全面形成高效便捷的“3环21射”公路网。
  航空网方面,重点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榆中夏官营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加快拓展兰州中川机场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加密中川机场至东部地区支线机场航线,实现国内旅游城市和省会城市全部直航通达,把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打造成西北重要的航空枢纽、欧亚航路机场、航空公司基地机场。谋划实施夏官营等一批通用机场,配套发展航空运动、飞行培训、低空旅游等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业和航空会展、航空培训、飞机租赁、航空金融保险、航空文化创意服务等通用航空现代服务产业;推进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探索发展轻型飞机、运动飞机、滑翔机等制造与维修;把榆中夏官营军用机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公务机基地和通航基地。(甘肃日报 2021年6月15日)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