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县域经济进行了表述,并将县域经济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发展小城镇、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丰富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全国许多省区专门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
壮大县域经济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被广泛关注不是偶然。这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密切相关。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县域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和县域经济内的差距。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形成了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这样一个发展梯次的情况下,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有所拉大,差距集中表现在县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持续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发展的主体,又是统筹发展的客体,是统筹发展的主客体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统筹发展,首先要统筹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的差距,在这里,县域经济表现的是客体;同时,县域内要统筹发展,在这里,县域表现为主体。县域统筹发展又必须要壮大县域经济。因此,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县域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操作平台,壮大县域经济将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是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刘福刚 孟宪江,2004年11月6日发表于《经济日报》)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