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在我们党的党代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并指出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统筹城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的思维。
第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维。县域经济是充满着活力和蕴涵着潜力的经济,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中的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是第一层面的话,那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是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第一个层面的延伸和深化。第二层面可以利用非均衡的“势能”,并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县域经济的赶超和突破战略,搞好县域民生经济,从县域层面上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的新思维。工业化、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的这两大难题。
第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维。政府转变职能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县域经济,要正确审视“市管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体制,基层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等。
第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为“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个新思维,有新一届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2000多个县市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有9亿农民的辛勤努力,县域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进步。(刘福刚 孟宪江,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于《经济日报》)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