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来自大连市统计局的一份农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大连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保持高位增长:今年1-5月,全市新批准设立的农业外商投资企业47家,投资总额18567万美元,全市农产品出口5.1亿美元。
近年来,大连市县域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2004年大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业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农产品出口创汇10.4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06元,比上年增长13.1%,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大连市新的并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
但就在几年前,大连市的县域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低潮:1997年以后大连市农民收入的增长不断下滑,2000年跌入谷底,仅比上年增长1.6%。北部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三个县级市全部负增长。大连市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迅速摆脱县域经济严重滞后的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制定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使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强劲动力
本世纪初大连县域经济发展停滞的阵痛使大连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大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大连的关键;在如今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过程中,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营造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资本基础,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助推器。
抓住不平衡、抓住差距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从2001年起,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对北三市--瓦房店、普兰店和庄河的大开发政策,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大连市关于加快北三市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关于加快永青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等十几个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采取“简政放权,多予少取,促强扶弱”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全国率先取消了果品特产税,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两税附加,鼓励城市企业向县区转移,普及农业科技,广泛开展农民培训……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大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大连市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北三市发展提供有利的硬件保障。大连市财政每年拨出5亿元专项资金,作为扶持开发资金,支持北三市重点项目建设。2001年投资1.8亿元,建设了长度223公里、横贯北三市山区的永青路,为50万农民开辟了“致富路”。全市334个单位与301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去年,大连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快低收入乡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仅去年一年,大连市就向16个低收入乡镇投入资金1.2亿元。
走对路子,迈大步子。在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大连北三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去年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三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8亿元,比2000年增长45.4%;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8亿元,比2000年增长90%,一改历史上拖全市经济增长后腿的状况,成为有力的增长拉动区。特别是是去年,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6元,比上年增长13.1%,摆脱了低速徘徊的局面,八年以来首次超过两位数增长。
实施工业牵动战略、打造强县富民龙头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认为:做大做强县区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和主要支柱,是壮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收入,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和核心。
在壮大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大连市坚持以非公有制为主体,走“工业强县”的路子,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通过实施西拓北进战略,将中心城区工业向县区转移,将“大大连”经济的主要发展向县区拓展。
大连在北三市开辟了10大工业园区,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统筹安排全市招商项目,发挥现有工业园区的土地和基础设施潜力,促进工业项目的集聚。目前,已有6个园区初具规模,一批大型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了机械、电子、服装、建材、家具和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0多亿元人民币。去年,大连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县域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工业。
为强化工业的集聚效应,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大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重点抓住20个中心镇建设;并且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业人口。目前,全市经常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已达36万人,占4年前农业劳动力的52%,有12万劳动力转为城镇工人。
在县域工业发展中,大连市还把扶持壮大民营企业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从2001年开始,大连市先后出台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等5个重要文件,加快了县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民营经济对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均达到80%以上。截止去年年底,仅北三市私营企业总户数就多达5万多户,注册资本近百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0多万人。三年来,大连市政府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补助资金达到1.8亿元,新建、扩建固定资产超千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
通过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加工产业链长的龙头企业集群已经形成。目前,大连市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达到386家。这些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21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65家。獐子岛渔业、础明集团、三寰集团、天宝公司、海升果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群已经形成,带动了56万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构建优质特色农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大连市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通过发挥“农业稳县”、“农业固本”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打通农业和工业的联系,把农业内部各环节有机贯穿起来,积极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2001年以来,大连市各县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各地从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比较效益。
大连市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做大做强水产业、畜牧业、水果业、蔬菜业和花卉业五大优势产业。目前,全市已形成南部郊区的大樱桃、精细菜、高档花卉、奶牛、禽蛋专业区;中部的优质苹果、家种菜、高油大豆、家禽专业农业区;北部山区的特色干杂果、肉牛、肉羊专业区;沿海和长山列岛的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渔业区等。为提高各专业区的科技含量,全市实施了“111”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建设、示范带动农业的发展。市级直接抓一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每个县区建2个园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园区,全市共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36个。现已开发农业园区面积达60万亩,投资42亿元;有33个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优质特色农业的拉动下,去年,大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总产值和增长幅度均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推进农业国际化是大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定位。近年来,大连市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每年市县两级组织上百次国内外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并通过以商招商、电子招商、民间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投资大连农村。三年来,农村累计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343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57亿美元。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办企业,已在国外投资5404万美元,开发农业项目22个,向境外输出劳务人员3500人,有5家企业在俄罗斯、泰国设立了农产品销售公司。
近年来在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下滑的形势下,大连市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农产品创汇达到10.4亿美元,同比增长43%,比2000年增长142%。农村对内招商成效显著,去年引进国内资金40亿元,同比增长46%,是2000年的2.6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全面推进农业的国际化标准进程,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全市已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284个,绿色品牌160个,获得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企业168个。
( 来源:人民网 2005年07月11日)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