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榆林市榆神工业区,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在安康市平利县,绞股蓝茶的加工制作现场热火朝天;在咸阳市三原县,职业农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夏管服务……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发展县域经济是支撑陕西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肩负的战略使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陕西各县(市、区)结合地方特色,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多措并举强化人才支持,涌现出一批有特色、有创新、有活力的县域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人才活力竞相涌流,一条条兴县强县之路在三秦大地铺展开来。
产业园区增添新动能
7月11日,在榆林市榆神工业区,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dmc(碳酸二甲酯)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派忙碌景象。
该项目所在地榆神工业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国家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榆林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承载区,榆林市重大高端能源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这里。”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彦军介绍,当前园区已落地项目125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在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榆神工业区引进了总投资150亿元的榆林佰嘉瑞年产120万吨甲醛项目、总投资96.8亿元的榆能年产100万吨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总投资47.3亿元的恒神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等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
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陕西各地以县域工业园区为抓手,持续优化园区布局、深化园区改革、强化园区招商,推动产业进园区集聚、功能在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19.85亿元。”7月10日,在渭南市华州区工业园区,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侯战军告诉记者,2023年,华州区工业园区总产值108亿元。
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工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区三园”的总体框架,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新型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2023年7月,该园区被陕西省工信厅认定为第二批省级化工园区。
“园区持续深化‘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2 2’现代工业倍增体系,针对园区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老企业扩张难的痛点,重点鼓励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通过新导入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带动园区跨越式发展。”侯战军说。
特色产业激发新活力
汉中仙毫、洛川苹果、大荔冬枣、平利绞股蓝……在陕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冠以地域之名,在同类产品中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金名片”。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7月11日,在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九阵坝村,陕西金慧方中药材种苗智慧繁育基地的温室内,黄精、天麻、淫羊藿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打开通风系统进行控温。
“九阵坝村是黄精、大黄等多种道地中药材产区,企业正是看中这一点,选择在此深耕中药材产业。”长岭镇人大主席余娇介绍。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九阵坝村良种繁育、种植、加工、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全村120余户村民“嵌”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小药材逐渐发展成了大产业。
镇巴地处大巴山腹地,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目前,镇巴县中药材地存面积达28.6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的经营主体达180余家。镇巴大黄、镇巴天麻等中药材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2亿元,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秦巴无闲草。和汉中市同在陕南的安康市,“小草”绞股蓝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神草”。
杀青、初烘、揉捻、烘干……7月8日,在位于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高峰村的平利县兴强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忙着加工制作绞股蓝茶。与此同时,绞股蓝系列产品也在该公司直播间“上新”。
平利绞股蓝是平利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利县有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绞股蓝产品产量达到7000余吨,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被誉为“绞股蓝之乡”。
近年来,平利县大力实施原产地保护、区域公共品牌维护、名优品牌打造“三大工程”,推动富硒茶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开发出绞股蓝超微粉、绞股蓝饮品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平利绞股蓝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主任马云璞说。
乡土人才成为生力军
7月12日,在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新华村的渔光互补养殖基地,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下方是200多个高位陆基鱼池,鲈鱼、锦鲤、鳕鱼等游弋其中。
“基地采用‘企业 村集体 农户’的合作模式,年产成品鱼10余万公斤,年产值300余万元。农户不仅有分红,还能在基地里务工。”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松说。
2010年,陈小松从北京回到家乡汉阴,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持续转型升级。
“数字智能化养殖池配备增氧杀菌、水质监控、自动投喂等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各项养殖数据,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陈小松说。
如今,陈小松不仅是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还成为汉阴县渔业协会会长,带动全县21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60户农户发展生态渔业。
不只是陈小松。近年来,汉阴县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在“强回引重管理、强培训提素质、强激励树典型”上下功夫,不断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7月12日,在三原县渠岸镇大吉村,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三原渠岸李绵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监事长程平兴正忙着给玉米除草。
“开始,我只种了6亩地,现在托管上万亩地。我认为要发展现代农业,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科学种田。”程平兴说,他是三原县农广校的第一批学员。2013年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后,他种的小麦亩均增产近100公斤。
“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我还参加了各类农业培训,不断更新种植理念和模式。”程平兴说,他这几年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分享农业相关技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三原县农广校负责人秦妮介绍,三原县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让程平兴这样的乡土人才成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
近年来,咸阳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大乡村振兴“头雁”人才培育,多层次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咸阳市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基层农技人员2700余人,培养“头雁”和农业领军人才140名、技能型人才36万人。
如今,在陕西各地,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正“破土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来源:群众新闻网 2024-07-18)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