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国际工业园在胶州崛起,青岛益佳服装工业园在胶州落地,青岛物流工业园在胶州建成,青岛纺织染整工业园在胶州启动;老字号企业青岛酒厂,利用中国海洋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生产出畅销各地的绿色螺旋藻生命酒……
事实证明,胶州正以其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接轨青岛的准确定位,吸引着青岛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源源不断地输入,实现着胶州新一轮的跨越。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都市的辐射带动。胶州市决策者们深深地意识到,胶州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跳出县域经济的小圈子,依托青岛、对接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搭载青岛这艘“航空母舰”,胶州顺势起飞的呼啸声已清晰可闻。
胶州接轨青岛、融入环胶州湾经济板块的过程,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两地间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胶州鲜明地提出了在主动服务中接受辐射、在错位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协作互补中形成特色的接轨思路,在政府推动、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引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政府动作的有形之手牵动了市场经济这个无形之手。
为更加广泛更加便捷地接受青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胶州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青岛建好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后,胶州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人财物力,抢先修好了连结胶州城区和环胶州湾公路的10公里大道,翌年又在大道两侧设立了胶州湾工业园、营海工业园,吸引中外客商投资,由此拉开了“南进”对接青岛的序幕。
2001年4月26日,胶州新城区在距离环胶州湾高速公路5公里的一片田野中正式奠基,这是胶州接轨青岛过程中最大的政府动作。新城区的建设,撬动了胶州面向东南发展的步伐,使城区加速向河口和海域靠拢,积极接纳环胶州湾经济带的辐射和影响,加速与繁荣的大青岛经济圈融为一体。2002年秋天以来,胶州市开发区和营海镇有意投资工业配套项目的上门客户络绎不绝。以连结老城区和环胶州湾公路为轴线的东部工业区,已成为青岛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新兴工业园区之一。随着青岛筹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青岛市区“退二进三”速度明显加快,一批工厂纷纷另寻发展基地。围绕青岛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胶州明确了“三大基地”、“五大特色经济”的发展定位,即加快培育工业加工、物流仓储和农产品出口三大基地,发展壮大开放型、民营型、园区型、临港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五大特色经济。同时尽力拓宽要素接轨内容,特别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要素,深化自身的产业重组。为此,胶州开发建设了现代化工业园区,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青岛的大企业到胶州举办独资、合资企业以及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参与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等。比如,胶州有针对性地设立了专业化的青岛纺织染整工业园,为青岛外迁纺织企业提供载体。借助青岛海港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管理、封闭式运行、一体化操作”的设想,胶州率先组建了物流工业园,大力吸引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岛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形式日趋多样。胶州市抓住市场机遇,建立了胶州大沽河农科园、后屯海尔绿海园、九龙生态示范园等农业园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农业比较优势,以青岛副食品消费市场、特别是鲜活农副产品消费市场为目标市场,主动融入青岛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中去,初步形成了青岛城郊型农业框架。后屯海尔绿海园还成为了海尔集团的蔬菜供应基地。
“绿色奥运”的口号昭示着绿色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胶州再次不失时机地提出发展绿色产业的结构调整战略,北关街道办事处建成了股份制的万亩苗木基地,带动周边十多个村庄种植树苗,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南阜绿科苑、锦绣花园等呼应“绿色奥运”的匆匆步履,一个全新的花木业正在胶州蓬勃兴起。
青岛的商业也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繁荣。胶州城乡居民2002年储蓄余额达46.5亿元,购买力、消费力相对较强。由此吸引了利群、国货在胶州设立了两家万米商厦。青岛荣发房地产等10多家青岛投资开发商相中了胶州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建设了永福花园、诺贝尔山庄等高档住宅小区,不仅吸引了胶州本地人踊跃购买,一些青岛人也纷纷前来购置度假休闲的第二套住房。海天大酒店、肯德基、小绍兴等一些餐饮业巨头纷纷在胶州开设连锁店、专营店、合作店。所有这些,不仅促进了胶州市三产的活跃与繁荣,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胶州市的城市品位。
有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岛资本正在加速进入胶州二、三产业,牵引着胶州市的产业升级步伐。记者在胶州采访时,该市发展计划局内招办提供了厚厚一本内资招商统计簿,罗列出了近几年胶州市对内招商的业绩:1999年3.6亿元,2000年7.2亿元,2001年15.3亿元,2002年28.6亿元,而这些项目大约四成来自于青岛。
2000年落户在胶州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建成了纳米科研孵化基地,具有百吨生产能力的纳米二氧化钛生产线已经试车成功。在胶北工业园内,投资3000多万元的益青包装有限公司已经投产。公司旁边,青岛同泰橡胶厂的一个千万元的项目也已经落户。在东部工业区海尔工业园的一侧,青岛第三印染厂整体搬迁到这里,投资1亿多元成立了青岛七彩纺织有限公司,目前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建成,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不日即将投产。青岛电表厂、青岛益佳、青岛泰旭集团、青岛正大集团等厂家也纷纷把投资的目光锁定在胶州,投资额动辄就是千万元、上亿元。
2002年,胶州仅从青岛就引进300多个大大小小的项目,投资额达到15亿元左右。一位研究县域经济的经济专家分析说,青岛资本流向胶州,一方面是青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向市外转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胶州融入青岛经济圈、融入胶州湾经济板块的良好效应。 (青岛日报 韩军营 林丛森 颜波 赵法文2003/8/3)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